我们常常因为感到不被理解、不被支持、不被关爱而痛苦。
并把它解读为:对方不想、不愿和不在乎,所以不仅痛苦还感到无力无助。
其实,大多数时候对方没有让你称心如意不是不想、不愿和不在乎;
而是:不懂、不会、不知道。所以要说、要教、要通告。
当感到无法沟通,可能是因为:
1、你把表达对对方的不满、愤怒、抱怨、发泄和指责当做沟通。
2、交流时,主要是想让对方了解、理解你的想法、愿望和需求,人家没有理睬。
3、听对方讲话时,不是想了解对方,只是想寻找漏洞,伺机反驳。
什么是真正的沟通?
1、了解对方的想法、愿望、和需求,不是急于让对方知道你的需求,不是发泄你的不满,更不是批评、指责。
2、是全神贯注从对方的角度倾听和感受他/她为什么那样想、说和做,给予理解和温暖,不是伺机反驳。
3、是为了增进彼此的和谐和亲密,不是证明谁的对错。--海蓝
家庭中的一种交流方式——谈判!
这种夫妻交流是一种强交流,它力图在相对少的时空里对家庭长期沉积的问题作一个了断或清算。谈和判有种还本清源,寻是逐非的意味,在许多时候,谈判会形成新的“决定”,使夫妻或家庭的格局发生改变,在另一些时候,谈判也可预示夫妻间的矛盾不再是一种“内部矛盾”,而是一种面临决裂的最后通牒。如果交谈的双方仍想维持原有的状态,那么谈判的时机就并未成熟,如一方非谈不可,那谈判也就成为一种无效的对峙。
比谈判弱一点的交流是争吵
争吵有时并不需要是非曲直,全在赌一时之气。爱吵架的夫妻感情应该也还不错,屁股仍坐在一条板凳上。心还贴着心而无须面对面。尽管言辞激烈一些,情绪夸张一些,双方还在信赖感情,也不怕对方会有过多的嫉恨。其实,谈判也好,争吵也罢,需要有点“体育精神”。双方进入角色,不管三七二十一,先争一争。让想说的,该说的都一股脑儿倒出来,正如老百姓说的“竹筒倒豆子”。
怕就怕一边爱吵,一方怕吵;一个穷追不合,一个退缩逃避。把人都急死,还论不出你输我赢。另一方面,争吵还应有些规矩,设些忌讳,不能“株连九族,指桑骂槐,含沙射影”。不该让孩子知道的要懂回避,时间、地点、吵的频率和程度,双方都要“瞎子吃汤圆”。心中有数。这样一来,争吵一定是有益于家庭发展的“健康运动”。
第三种交流的方式是夫妻日常生活中自然的交谈和回应,这是夫妻情感的一种修行,如和尚念的经,敲的木鱼,功夫到了自然成。
第四种交流是“冷战”,无言也是一种交流,意味着否认和拒绝,意味着不让步。这样的交流其实也是强交流。
家庭治疗师很在意夫妻在咨询室中的交流方式,而不太关注他们交流的内容,谁总是挑起说话的人,谁更需要从交谈中获利,
谁在进攻,谁在防守。在交谈时,他们是怎样坐的,眼睛看不看对方,听不听对方的回答或解释。当一方情绪激动时,另一方作何反应。有孩子在场,谁在想得到孩子的支持,孩子的反应又是什么。
心理医生不关心家庭在说什么,而关心家庭是怎样说;当他充当“裁判”时,不是告诉家庭谁是谁非,谁该如何如何,而是反馈给家庭,他们的交流和互动哪些是有效的,哪些是完全无效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