壹点灵
北京心理咨询 刘俊山 zuo 幸福教练 京东山人 you
民国期间出了本奇书,叫厚黑学,作者自称探究出了中国人获得成功的两个秘诀,就是心要黑,脸皮要厚。举了很多的古代例子,曹操被称为凭借心黑获取成功人士的代表,刘备则是靠脸皮厚出人投地的典范,读来饶有意思。
仔细想一想,厚黑之道确实给很多人带来成功。国人的脸皮确实也呈越来越厚的趋势。这一点在商场和官场尤为明显。
很多商人可以说深得厚黑学精要,不讲信誉、敢于吹牛造假、不怕被人唾骂,获取了超额利润。记得三十多年前,村里来了一个卖香油的,别人怀疑香油里有可能掺了水,他发誓说:如果掺了水,就是骗他亲爹。父亲便相信了,买了一瓶,第二天早晨,水和油就分开了。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商贩们的脸皮厚度。
在官场,一些胸无点墨、才具平庸,但脸皮极厚之辈,却能飞黄腾达、平步青云。脸皮厚可以说是中国官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。脸皮不厚就不会奴颜婢膝、阿谀奉承,脸皮不厚就不会“人前讲一套,背后干一套”,脸皮不厚就不能置民怨于不顾,逆民意而孤行。如果搞一个脸皮厚大赛,陕西老虎事件中的某些官员和部门肯定能冲进三甲,面对舆论汹汹、声势浩大的强烈质疑可以充耳不闻,对于老虎事件中政府公信度的岌岌可危,可以泰然处之,始终不给社会各界一个交待,没有超厚的脸皮是不能过关的。
商场、官场如此,民间也不例外。借钱不还,翻脸不认账、扭头不认人的案例实在太多。“脸皮厚吃个够,脸皮薄吃不着”是最简单的概括。面子、廉耻、信誉这些优秀的东西,被厚黑法则冲击得七零八落。这两年,由于工作职位变动,在别人眼里是有了些权力,可以请托办事了。于是亲戚朋友也好,相识故旧也罢,甚至不甚熟识的人,竟有不少人找上门来,张嘴让你给办事。有直言不讳希望提拔的,有开门见山让给介绍工程的,有理直气壮推荐安排工作的,不一而足,全不问你这事有多少麻烦。有的满足了这次要求,下次又提出新要求,弄得你身心俱疲。
自己也算一介书生,厚黑之学还未修炼到家,凡事极少开口求人。不免神伤,感叹这个世界怎么脸皮厚的人越来越多。思虑之际,渐渐明白,脸皮厚能给人们带来利益,他张张嘴,让你跑断腿,他的投入产出比太高了,何乐而不为呢?
脸皮厚者摆平面皮薄的人更是小菜一碟,这是一个本小利大的买卖,在厚黑学上有所修为的人,趋之若鹜。
明白此理,对于脸皮厚者,绝不有求必应,也以皮厚之法应之,虚与委蛇,能拖则拖。
想及中国人的传统人格,与厚黑法则相去甚远。中国传统人格方面,讲仁爱、重廉耻是重要内容,在几千年科举教育的教材里,多有体现,学子们更能倒背如流,早已内化为人格特质。
但是市场经济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人格特点,市场经济为一切要素进入市场提供了条件和基础。尤其在初级阶段,良知、廉耻都可以拿来交换,获取利益,这正是厚黑秘诀大行其道的原因。
西方人追求利益,直率而不加掩饰,说在明处,而且规则制度至上,与脸皮无关。中国人的脸皮厚,是靠人情脸面来突破规则,获取利益。这和中国的文化特点有关系。
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视人际关系的社会,在关系面前,原则让位于灵活,规矩止步于人情。所以,中国人办事特别喜欢托关系、找熟人。就是正常的商业行为、正当的公务往来,也都要找熟人、疏通关系。而在缺乏有效监督的各级公务员那里,公事公办的冷漠嘴脸,看你不顺眼让你多费些周折的通常作法,更让普通百姓信奉“有人好办事”的信条。
在这种关系社会里,人脉关系、人情面子成为很重要的资源,成为脸皮厚者谋利的基础的土壤。
呜呼,中国传统人格的转型竟然是这样的方向,脸皮厚的人也会越来越多,真让人感到悲凉。